社会

东莞24小时之健康篇:家门口就能看专家

责任编辑: 来源:东方头条时间:2019-01-02 13:00:41 我要评论(0)

市第三人民医院,市民在药房排队取药 本文图片均由记者 赵浛锐 摄

清晨的医院,车辆不时进出。市第三人民医院停车场入口显示车位剩余不多。市民陆续从各地赶来,门诊大厅已经开始人声鼎沸,忙着挂号,忙着候诊,忙着照顾家人。

虽然还没有到正式上班时间,心内科主任兰军早已在医院了。因为头天半夜接到科室急电,有突发心梗患者需要抢救,他当时就飞奔回院了。忙完手术,见到病人平安送到病房,他才有空去眯一小会。一大早,他又要开始查房,然后出门诊。

在兰军忙着查房的时候,茶山镇市民颜先生正安排公司的事情。上午,他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,到医院找兰军复诊。患有冠心病的他,之前感觉胸口痛,呼吸不顺,紧急送院找兰军做手术。

此时,妇科主任刘燕燕如同往常一样忙碌,查房、接诊、手术。有个患者比较特殊,她是从松山湖专程过来找刘燕燕看病的。之前,她到松山湖社卫医联体坐诊,患者慕名而来,这次是来做深入检查的。

在医院这个见证人间温情的地方,他们给予患者最好的医疗服务,给予患者不断的希望和温暖,患者康复治愈离开,不停又有新患者进来。只要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,看到患者笑着满意离开,这就是他们的幸福。

对医护人员而言,忙碌已成习惯。正是他们用24小时不停歇的付出,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健康。

市三院心血管内科教授、主任医师兰军

10:00

查房做手术出诊,忙到马不停蹄

早上10点,市第三人民医院找心血管内科教授、主任医师兰军已经查完房,本来想着出门诊接诊患者。谁知又有一台急诊心梗患者的手术需要他支援,他马上就要放下一切,到专门的手术室换衣服准备上阵救人。

介入手术治疗室在门诊大厅一楼的一侧。这条路,兰军在白天、黑夜里走过无数遍,早已无比熟悉。从进入换衣间到手术室,路不长,只有短短的二十多米,他却要花上十分钟,不是因为他行动慢。而是因为他在进入手术室前,必须要穿戴好数十斤重的铅衣、铅帽、铅围脖。

做一台介入手术要在放射仪器的帮助下进行,他们需要做好自身的防护,必须要穿戴铅衣。因全身穿戴铅衣负重久站,心内科医生很容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,兰军也有,所以他们会选择绑上护腰。

兰军从容不迫地进行手术。当看到手术室外,仪器显示屏上血管恢复通血,有节奏地跳动,兰军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
兰军交待家属一些事宜,他又要回去换衣服,准备赶到门诊接诊患者。

为了满足市民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,东莞决定把第三人民医院、市第五人民医院、塘厦医院、常平医院、麻涌医院,打造成5所区域中心医院。力争到2022年,5所区域中心医院都达到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医院水平,以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。

心血管专科正是市三院的重点发展方向。兰军很清楚,随着科室实力的增强,前来就诊的患者会越来越多,手术室已经满足不了需求。介入室隔壁正在新建一个介入室。医院也正开展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大楼等6项工程的前期设计和基础建设。未来,兰军肯定会更加忙碌。

10:50

家门口看专家不用再往广州跑了

上午10:50 ,“兰主任,我之前感觉胸口痛,呼吸不顺,现在感觉好多了,回来找您帮忙再看看。”来自茶山镇的市民颜先生赶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找兰军就诊。

48岁的颜先生,1992年从广西读书毕业后,就来到东莞扎根工作。这些年,他在茶山镇自主创业,家中兄弟姐妹也来莞发展,老人家也随他来莞定居。由于工作压力大,严先生时不时会感觉胸口疼,呼吸不顺。

“十年前,我妈妈也做过心脏搭桥手术。”颜先生说,工作压力和遗传因素的多重影响,他也得了冠心病。今年6月份,他就因为冠心病导致的胸口痛来就诊过,并指定找兰军看诊。检查结果出来,颜先生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。

经过认真了解了后,颜先生选择在市三院进行手术。手术后,他的病情得到明显缓解。

12月初,颜先生因为胸痛回来复诊。检查中,兰军发现颜先生心脏的另一条血管也有个“隐性炸弹”。

经沟通后,颜先生决定到市三院做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,兰军依然是他的“指定医生”。当天做完手术后,我就能自由行动,之前的胸痛、呼吸不畅的问题也没有了。

今年,东莞启动5所三甲公立区域中心医院建设。市三院也纳入其中,覆盖松山湖片区。颜先生从茶山的家里开车过来石龙的市三院,只需要15-20分钟,非常快捷。如果是过去,颜先生说自己毫不犹豫会选择到广州的大医院就诊。

“现在,东莞大力投入建设5所区域中心医院,家门口就能看到专家,家门口的医院就能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,再也不用跑到广州挤大医院。”颜先生说。

就医观念改变,颜先生并不是个例。“周边地区居民转回东莞就诊的并不少,我很多患者都说之前有去广州大医院看病,现在都回来了。”兰军说。

市三院妇科主任、主任医师刘燕燕

11:25

派驻松山湖成当地“小名医”,就诊人数多护士忙到累瘫

每天早上,市三院的派驻医生都会先到医院集合,统一乘车前往松山湖社卫坐诊服务当地居民,晚上返回医院已是晚上7点左右。

医联体运作后,松山湖社卫中心与市三院联合打造儿保、妇产科、疼痛科、慢性病、中医康复科等多个医联体门诊。

市三院妇科主任、主任医师刘燕燕也是派驻到松山湖社卫中心的医联体专家之一。这种日子她并不陌生。之前,她每周也会抽出固定时间,坐医联体小巴到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看诊。

“组建医联体已有半年时间,我们不仅会派专科医生,也会派专科护士到松山湖开展诊查治疗工作。”刘燕燕说。即使刘燕燕现在不外派到松山湖社卫坐诊,从松山湖社卫转诊而来,此前坐诊约定的前来就诊的患者依然不少。

上午11:25 ,大朗市民陈女士(化名),是预约刘燕燕就诊的患者之一。前几个月,刘燕燕到松山湖社卫坐诊时,陈女士慕名而来。“她多次因为月经不调和子宫内膜息肉疾病,反复到多家医院就诊,四处求医也没能治愈。”刘燕燕说,在松山湖社卫接诊了陈女士后,因病情需要,她跟陈女士约定到市三院进一步诊疗,根据陈女士的病情,为她进行宫腔镜专科手术治疗,为陈女士解除困扰她许久的痛苦。

潘女士(化名)也是受益于医联体的患者。潘女士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腰痛,疼痛剧烈,甚至吃常规止痛药都无效。她到多家医院就诊,都未能找出病因。此前,潘女士到松山湖社卫中心妇科,找到派驻松山湖社卫中心的市三院妇科团队就诊。

医生考虑病情复杂,建议她到市三院进一步检查。在市三院检查结果显示潘女士得的是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。

深部内异症的手术堪称妇科手术之最,比宫颈癌根治手术更难做。往往需要胃肠科及泌尿科多科联合手术,术中较大可能须进行输尿管种植、肠造瘘等处理,手术非常复杂。

潘女士选择在市三院住院治疗。术后,潘女士恢复良好,至今无腰痛感觉。“她后来写了一封很感人的信过来给我们的医务团队,能帮助到有需要的病人,我们也很欣慰。”刘燕燕说。

医联体运作几个月来,许多群众赶来松山湖社卫中心妇科就诊。

刘燕燕说,因工作需要,她的科室已有两位医生常驻松山湖社卫中心。短短两个月时间,她们已经成为当地的“小名医”,慕名而来求诊的患者还不少呢。

过去,松山湖居民想要看妇科疾病,就要向外转诊,现在她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服务。“每天到社卫中心看妇科的患者可达30人次,周末更是忙碌,可以达到50人次,护士说跑到累瘫。”刘燕燕说。

展望

5所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加速

东莞医疗卫生资源的家底,用“丰富”两字并不为过。据统计,我市已发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有2781家。医疗机构数量多的同时,也存在着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。

过去,看大病、重病,市民除了往市人民医院、市中医院、市三院等几家公立综合性三甲医院挤,就选择去康华医院、东华医院等民营大医院,或是广州的大医院走。为了满足患者需求,东莞从综合医改破局。

2018年,东莞将“全面深化综合医改,提升医疗服务水平”摆在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首,重点推进。“这一年,我们带着感情、带着责任、带着使命抓好贯彻落实,把医改成果转化为人民的健康福祉,以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集聚发展优势,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。”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表示。

目前,我市所有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经参与医联体建设,基本完成医联体机构框架搭建工程。目前五所区域中心医院的建设正有序推进,5家区域中心医院建设捷报频传。

市第五人民医院准备整体搬迁到滨海湾新区,滨海湾新区拟规划两块土地共180亩用于医院建设;新麻涌医院(一期)项目正有序推进,门诊楼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全部封顶;常平医院方面,市政府已与暨南大学签订共建常平医院框架协议书,合力将常平医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。

“我们会继续探索各类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的有效方式,逐步完善医联体内部运行机制,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,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横向整合、纵向联动、交叉互补。”叶向阳说。

伴随着东莞全面深化综合医改的加速推进,东莞医疗卫生事业向着更高质量发展,改革成果也将惠及更多的东莞百姓。颜先生、陈女士、潘女士……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是切切实实的受惠者。(记者 李春燕)

东莞 能看 家门口 小时 专家

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或将追究责任。

网友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