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

哈瓦那印象

责任编辑: 来源:东方头条时间:2018-12-26 19:44:53 我要评论(0)

在哈瓦那机场经过冗长的入关手续后,坐上车去哈瓦那老城的民宿。12月是古巴的旱季,中午气温仍能达30摄氏度,却不闷热。

连接机场和市区的公路宽阔平整,路旁是齐整的绿化,偶尔能看到几幢破旧的厂房模样的建筑。路上的稀疏车辆大多是很有些年代的,三四十年代的别克和福特,一辆辆在身后呛出大团大团的黑烟。黑烟在空气中弥散开来,浓烈的气味很快充斥鼻腔。在古巴的一周时间里,这气味忠实陪伴我们左右,它也最终成为留在我记忆中的古巴的气味。

哈瓦那老城里,到处都是西班牙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类极尽装饰的建筑。可惜大多已年久失修,有的只留下一个躯壳,顶层甚至已有热带藤蔓植物牢牢地长进了墙壁里。可是,即便经过岁月的洗刷,这些建筑在加勒比的阳光下,仍尽显魅力,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城市昔日的辉煌。

市中心的住房大都四五层高,长长的巷子两边的房子连成一片。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颜色,里面却住着多户人家。我们的民宿在一栋颇像国内早年的筒子楼里。过道很长,水泥楼梯的棱角也已被磨平,但楼道里干干净净,似乎展现了楼里居民的精神面貌。各家阳台外的晾衣架上,摇曳着花花绿绿的衣物,让我想起从前的上海。

老城中心有仍在修缮的国会大厦,气势恢宏。一街之隔的大剧院,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规模,可与我见过的欧洲任何一座历史悠久的歌剧院媲美。当晚有芭蕾演出,华灯初上时,盛装的男女老幼从各个方向向大剧院走来,成为另一道风景。在这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国度,人们仍能带着仪式感去接近艺术,着实让人感动。倒是在别的地方,有人会穿着牛仔T恤去音乐厅。不知这种随意说明艺术更接近普通人了呢,还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已让人们失去了细致装扮的时间和心境?

哈瓦那随处可以看到格瓦拉的画像和带格瓦拉头像的各类纪念品,以及各种纪念卡斯特罗领导的那场革命的标语,却很少看到卡斯特罗的画像或雕塑。打听之后得知,卡斯特罗虽深受古巴民众爱戴,但他反对个人崇拜,拒绝为自己树碑立像。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何塞·马蒂的雕像,他是反对西班牙统治、争取古巴独立的民族英雄。

来古巴前参看的不少攻略都强调去饭店吃饭需提前一天预订。为了不至于因订不上饭店而饿肚子,我们带了一箱方便面。不过,那些攻略显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。哈瓦那老城有很多饭店,旅游景区的街角甚至有人拿着菜单,招呼游客前去就餐。哈瓦那饭店提供的餐食和后来在民宿吃的很类似,主菜可选肉食或海鲜,外加一份包括西红柿、黄瓜和卷心菜的色拉,以及拉美风味的黑豆饭,每人每餐10至15CUC。CUC是一种类似于外汇券的货币,1个CUC差不多等于1美元的价值。

饭店的餐食对于我们来说价格合理,却不是一般古巴人能消费得起的,因为据说老师和医生每月的工资只有20CUC。古巴仍实行配给制,配给的食物包括大米、豆子、鸡蛋以及油盐糖咖啡等,配给的东西按市场价的12%出售。配给的食物有限,比如每人每月可买10公斤米,6只鸡蛋,250毫升油,每10天2公斤肉等。牛奶只供应给12岁以下的孩子、孕妇和65岁以上的老人。配给有专用的货币,配给以外的食物需按市场价购买。街上供应配给食物的店铺外经常排着长队,在不多的供应配给外食物的店铺里也常常挤满了人,而货柜却是空荡荡的。

朋友说去古巴可以减肥,情况却恰恰相反。当你看到人们为购买食品排起的长队,当你想到民宿女主人可以为客人烹制一顿顿可口的饭菜,却不能为家人准备同样的饭菜时,你若再不把上了桌的食物都吃完,会有负罪感。我们因此而顿顿吃成了十二分饱。吃饭不成问题,但确实买不到其他食品。街边小贩的木板车上大多只有当季的西红柿、橘子和芭蕉,长相都挺难看,不过,这些应该都是名副其实的有机果蔬。那箱方便面最终还是被我们当点心消灭了。(宗蕾)

哈瓦那 印象

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或将追究责任。

网友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