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氏家谱

中华司氏源流:苏鲁司氏,徐沛望族,沛县大司楼司氏

责任编辑: 来源:时间:2019-04-14 12:16:39 我要评论(0)

族之大同 定有佳期



    朔后之望兮,天地之道;叶落归根兮,规律所依。海不辞滴水兮,纳百川,方可称其远大;山不厌土石兮,集万仞,方可成其高深。昔孔孟班派连列,尊卑分明,遍及神州,为各氏族之表率。我司氏虽以官为姓,却不以寒微而遗弃宗亲,不为显达而媚取其酬,显现大家风范。恕余坦言,各宗族谱牒多有攀显附贵之嫌,以孔孟世家而论,泱泱千万之众,绝非文圣一脉所乘。然而,非联宗收族,敦睦修好,报本追远,何以成为望族乎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

    乙酉金秋十月望日的明月,使苏鲁司氏梦圆河南禹州之后,辜月高淡的白云,伴随着多近花甲的十九世孙广善、广涛、广明,廿世孙元华、元伦、元礼、元常等族人,在族贤云振的引导下,又来到了江苏省沛县张寨镇司楼村。 
    族人徙居之地沛县,人杰地灵,代有人出。公元前286年,齐、楚、魏三国联合灭宋,三分其地,楚得沛以为县。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在沛县隐居10年。孔子在51岁尚未得道,于是“南之沛”向老子问礼论道。公元前209年,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如同我族人一样,生丰养沛,龙之得水,带领他的布衣兄弟,仗剑斩蛇,揭竿而起,建汉家400年基业,成为华夏第一位农民皇帝。沛县名胜古迹众多,有大风歌碑、樊井、吕母冢、栖山汉墓群、泗水亭、射戟台等。“汉城”位于沛城中心,由汉城公园、汉街、汉高祖原庙、歌风台、春雨楼等大型仿汉建筑群组成,形成了“城中之城”。境内有微山湖和大沙河。微山湖夏日芦苇遮天蔽日,荷花一望无际。大沙河是黄河既往的足迹,如今两岸四季常绿,花卉常开,流水清澈见底,成为林木瓜果主要产地。汉刘邦食连襟樊哙狗肉,还乡吟《大风歌》,传为佳话,至今沛县狗肉,嘉誉天下。 
    司楼,位于沛城南徐沛公路廿五里西侧,古缕水堤之阴。村内沟渠纵横,池塘连贯如珠,身临其境,犹如江南水乡。 
    在族人承诠家中,晤面者有云振、云干、云松,以及长门兴云始祖之后寄居大司楼的廿一世孙文华,未经寒暄,各自悉数迁徙原委。浓浓族情,溢于言表。木本水源,九九归一。 
    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司楼初修族谱,首倡者士允公撰大司楼《司氏族谱》序中云:“惟洪武初年,自晋迁徐确凿可凭,然流光征迈五百年矣……”。光绪十三年苏鲁司氏族谱序载道:“吾司氏,于明洪武二年,自晋平阳府洪洞县野樵卧迁苏鲁交界……”另据《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志》载:我司氏源于晋之泽水,洪武初由洪洞广济寺动迁至苏、鲁、豫、皖四省。这一迁徙时间和同为洪洞移民的记载,进一步印证了一个世系口传和大槐树移民的历史史实。 
    “要问我家那里住,山西洪洞大槐树”一首民谣在国内外广为流传,妇孺皆知。据山西洪洞县《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记略》和民国二年的《重修大槐树古迹碑》记载:盖尔时,洪地殷繁,每有迁民,其民必与,而实以大槐树为荟萃所也….。由此不难看出,在洪洞大槐树下迁发之民,不可能全为洪洞县人,大槐树是一个著名的移民集合点,发散地。背井离乡的人们,踏上漫漫迁徙路,一步一回头,望着广济寺的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鹳窝,深情依依,别离故乡,因此,大槐树作为家乡的象征,深深的印在移民的心目中。至今,中原地带仍称槐树为“家槐”、“国槐”、“祖槐”等。大凡立家,总要植槐为记,以念先祖之恩,以怀故乡之情。古相传为“野樵卧”的不毛之地,作为槐裔后人的故乡,成为今日的旅游胜地。 
    历史事实与双方族谱的记载完全吻合,苏鲁交界无二司,这充分说明了司楼族人为我一脉同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

    在司楼余请回了族人三修族谱全卷,潜心阅之,虽司楼族谱最早可溯至首修的1907年(光绪三十三年)但展卷浏览,亦不难看出族人用心良苦,显现出三长两短。 
    三长者,一曰“慎重缜密”。因族谱失传,先祖未经严细寻查考稽,族人为文慎重,实事求是。非谋详全而妄下定论;不求华贵而夸大其辞。失名者,不乱加杜撰,如实注出;始祖者,虽无溯本求源,但坦诚申明:光绪三十年士允公在《司氏始祖墓志》中写道:“昔胞叔乐泮公,曾嘱允曰:他年修谱树碑,以此地之祖为始祖,”诚如“鲁,不祖文王,而祖周公(其子);晋,不祖武王,而祖唐叔(其子)”青史有之。公又在谱后记中曰:“谱者言乎其记普也,使遗此失彼,不如不修之焉”这种负责的治学态度,堪可赞许。二曰“内容丰富”。司楼族谱内容涵括:“先人建置图、先祖林茔图、世系简图、世系详图、司氏家训、衍派字说、谱序、、编修机构”等,俾生卒有所出归,宗系干枝分明,成文言简意赅,使人开卷了然。三曰“谱注详明”。全谱族人讳旁必注己为所出、班行、淑配姓氏住址、适嫁姓氏住址、子女个数、族人有可表者简述其型状等,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。 
    祖碑勒石为文较晚,亦不难看出记载有误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族人士允公在司楼初修族谱之余,所撰《司氏始祖墓志》中写道: “吾司氏籍徐者,已五百余年矣。明洪武初,自山西平阳府,迁沛大闸北、运河之滨司上庄,居三世。迨隆庆初,漕运避黄东徙,上庄地成洼下,复迁缕水堤阴遂家焉,即今司楼也。但上庄迄今故址虽存,林茔渺焉”。此说与史实基本相符。据《明史.河渠志.运河上》记载:“嘉靖四十四年(1566年)七月,河大决沛县,漫昭阳湖,由沙河至二洪,浩渺无际,运道淤塞百余里”……“隆庆元年五月……始河之决也,支流散漫遍陆地,既而南趋浊河”。但问题在于,如允公所述:隆庆初(公元1567年)由司上庄避黄复迁司楼,距始祖迁徙之初(1368年)已二百年时间,各姓氏繁衍平均约25年为一世,应衍至八世,我族人何止徙缕水堤之前只有三世乎?续修族谱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“溯本源、联宗族、明世系、辨尊卑”但由此与始迁祖后裔造成的世系错乱,当为所短之一。 
    1907年司楼族人初修族谱,士允公遵祖乐泮公所嘱:他年修谱树碑,以此地之祖为始祖.虽如实申明,但却导致了与族人“失其联谊”,路若途人,实为所短之二。 
    司楼初修族谱前,族人联系甚密。清光绪十三年,在苏鲁司氏续修第七次族谱的同时,始祖兴云祖之后在滕县司堂新建司氏宗祠,司楼族人派员参加,并资助一百块大洋。其尊祖敬宗之举,被镌功于家祠碑,至今光我宗族、耀我祖先也。 
   滕州龙山屯苏鲁司氏十六世孙司景铭(其父,汉,例授文林郎;祖,可让,例赠修职郎,曾祖,玉琦,例赠登仕郎)清.咸丰年间滕县县衙奎文阁典籍,代为讼事(相当于今之律师),以德高望重、能言善辨而嘉誉运河两岸。约咸丰十年(1860年)沛县司楼族人与本村外姓人氏争欧而据理占据优势,对方施以报复诬我族人将其妻打流了产,一纸将我族人告上县衙。我族人连夜赴滕,请景铭为之代讼。在沛县大堂之上,铭令其对方及知县“既已流产,必有血衣,请出示证据”,对方因无证可举而息诉。至今“不见证据,不立案”的佳话,在族人当中有口皆碑。河东族人徙沛司楼一带,受族人周济而居者也不乏其人。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,历史上我族人间相互既有禴祀烝尝之典,亦不失婚丧协合之谊,体现了同祖血肉之情。 
    历次续修族谱,族人间均相互多有联络,但因世系不统一,终未竟先人之志,苏鲁司氏十修族谱,族人遵先祖所嘱,矢志联络族人,但时至今日,世系仍有舛差。余试图窥斑识豹,上机编辑,无奈,还远没有输完始祖部分,陪伴我多年的笔墨之友笔记本电脑完全崩溃,实为祖先警我之过也。幸赖省城专业人员,修我爱机,复原我全部资料,才使全族八年心血形成的族谱全部电子文稿不至于毁于旦夕,不然,余无颜面对全族,当谢罪于先人。 
因干戈滚滚,黄水涤荡,破旧立新,谱牒失传,虽有断碣残碑,不过千百留其一於荒烟蔓草之中,纵然有误,岂能只怪先人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三

    苏鲁司氏殚精竭虑,耗资劳心,续修十次族谱,已历时八年。为收族也,族人南访北联,西征东求。不为舟车所阻,不畏寒暑所累,访查族人四万余众。为敬宗也,修祠营祏,护陵琢像,尊祖惟于虔诚,联宗适之敦睦,使司氏一族如木之有根而干支分明,水之有源而一脉贯注。 
    望云祖后人在族长廿世孙丕基的带领下,合修十次族谱,重修宗祠,与全族统一世系、字辈,其功德之举,感动上苍、庀荫其后。河南禹州族人,在族人廿一世孙东安、廿二世孙营军的带领下,族人廿世孙万胜、廿一世孙廷义等积极参与,于今秋采访入谱,其善行将名垂青史。 
    乙酉初冬,族人欢聚沛县司楼,受到各位族贤的盛情款待。司楼族人,敬宗睦族,勤于耕读,为徐北沛南之望族。族人从兵燹、黄水中救我族谱之残篇,于光绪三十三年士允公首修族谱,承上启下,抢救族内文化遗产,为族谱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一九六二年,云涛公受族人委托二修族谱,为此蒙受撤职之冤,其舍身为族之义举,将载入史册。一九九一年,云涛公再次参与续谱,族贤云干一马当先三修族谱,使族谱更加完整、详实,文笔流畅,底蕴颇深。同时,族人也为先祖失名数代人而苦苦追索,至尽留下缺憾。 
    丰县族人,文化渊源深厚、爱族至深,视祖如命。适时续修族谱和重修宗祠,历经磨难,完整保存了乾隆年二十七年四次续修族谱以来的完整资料,为族谱续修和后人联宗收族提供了可靠依据。林云祖之孙公臣祖迁出至今未果,世代相传迁于湖西沛南司楼,又因世系纷争而失去了联系。 
    因定义始祖的差异,造成近代族人的世系纷争,余多有所闻,毕竟是同宗同祖,理应求同存异,共谋发展,共同扬我族威,不做骨肉继续分离之罪人。如今太平盛世、人民生活日趋小康,实现苏鲁司氏数十代族人“正本清源,族之大同”的夙愿,时不我待,是每个族人的共同之责。众擎易举,集腋成裘,千斤所系,人人均应负一臂之力。但悖于历史原貌,为先祖所不允,乡党亦窃笑我族乱宗也。 
    余经考证查访,略赘数言意欲与族人进一步商榷以下问题,祈望斧正,以达成共识。 
    一 关于世系问题。人群的敷衍规律是25年衍一代,这是不容杜撰的现实。我四位始祖后人,包括同迁的“马氏”、“刘氏”、“赵氏”等姓氏,自明初至今近六百四十年时间,均达到26世。从司楼的情况来看,亦是如此。因此,司楼族人世系应为:现世系加湖西三世,加林云、裕贵二祖两世,既为我苏鲁司氏统一世系。 
    二 关于字辈问题,鉴于司楼族人三修族谱业已形成完整的衍派体系,并公告了族人,余一人之见是,合修族谱,司楼族人可以单独使用既定字辈,但尚未使用的应讳掉前人已用某些单字。防止后人因字辈错乱而以卑凌尊。 
    三 关于堂号问题。司楼族人以“率真堂”名其门,意表直率而真诚并率真求实之意,不失名门之选,可以继续沿用。 
    仁者寿,贤者贵,大善必有后福,大德必盛其后。愿全族竭诚努力,共同完成好十修族谱功德无量的善事,为司氏一族多出栋梁之材,成为名门望族,做出应有的贡献。此次编辑通谱,沛县族人权且以附卷入谱,尚祈后续族谱及后贤完成一统重任。待全族大同之日,苏鲁司氏将树碑于宗祠,以褒彰所有族贤的功绩。
    文中有些见解,为本人之意,不代表全族意见,届时,理当阖族公议,以达共识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苏鲁司氏廿世孙 司元礼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○○六年元月六日

司氏文化交流中心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司氏文化交流中心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司氏文化交流中心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司氏文化交流中心将追究责任。

网友点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