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观

40年探索,谱写粮食行业改革发展新篇章

责任编辑: 来源:东方头条时间:2019-01-01 09:37:39 我要评论(0)

改革开放已经40年,我国粮食行业始终着眼改革根本,取得了良好成绩。

改革开放40年,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。粮食行业已实现全面市场化。其主要标志包括:市场主体多元化、市场构成体系化、市场作用充分化、“两个市场”接轨化。迄今,除了民营企业、个体和外资之外,大批农民进入粮食流通领域,形成了百万农村粮食经纪人大军如今,除了对主产区稻谷、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之外,其他产品全部实现市场化购销。

改革开放40年,粮食流通迈向现代化。不断加快发展粮食科技,强化人才兴粮作用,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,以及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,有力提升了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。以信息化、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智能化粮食仓储长足发展;提高粮油资源利用率的循环经济方兴未艾;特别是“互联网+粮食”的新型流通模式改变了传统粮食企业的经营模式。如今的粮食流通业,走上了智能化、现代化之路。

改革开放40年,粮食企业转型产业化。国有粮食企业在深化产权改革和探索创新企业制度的过程中,积极发展产业化组织经营形式,即在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,按照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,合理配置要素资源,适度扩大规模经营、多元化引入投资、强化社会化服务,实现了以粮食“产供销”等各产业链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。

改革开放40年,粮食流通规模扩大化。我国粮食流通量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:一是市场流通的商品粮;二是市场流通的政策粮;三是收储和轮换的国家储备粮(含中央和地方储备粮);四是全国进口和出口的粮食。显著扩大的粮食流通规模,是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有力佐证。

改革开放40年,粮食产品日益优质化。在经济新常态和农业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,粮食行业迈入了以质兴粮、绿色发展的新阶段。从“优粮优产”到“优粮优销”,从完善“中国好粮油”系列标准到产品管理办法及加强标识管理,从积极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到健全完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,坚持做好粮食“产”和“关”两个关键环节,有效提高了历史优质率。(王国庆)

新篇章 谱写 改革发展 粮食 探索

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中华司氏文化交流中心—司姓企业家或将追究责任。

网友点评